Sony的開山鏡---SAL 16-105 F3.5-5.6 dt
在這顆鏡頭之前,不管Sony拿哪顆鏡頭出來...
都會有雜音...
不管是16 F2.8 Fish eye---Minolta出來的鏡頭.
不管是135 F1.8---ZA...蔡司出來的鏡頭.
只有到了16-105
F3.5-5.6的時候...大家才可以一至同意...Sony出來的鏡頭.
對小鴨來說...這顆鏡頭真的是推出的太遲了點....
不過套句英文的說法"Late Is Better Than Never"(遲到總比不到好).
大家就好好的看看這顆Sony Alpha系統的開山鏡頭吧.
----風景篇----
  
  
----夜景篇----
  
  
----微距篇----
  
  
----隨拍篇----
  
  
----人像篇----
  
  
----兒童篇----
  
  
----HDR篇----
  
  
----失光篇----
  
SAL 16-105 F3.5-5.6 dt

Sony 在2007年發表Alpha 700的年代
SAL 16-105 F3.5-5.6 (22-36) 使用十五片十一群的鏡片設計,重470g. 日本地區上市日11月16日 建議零售價73,500日圓(含稅)
最小收納狀況:83mm,最長:145mm,光圈葉片為七片圓形光圈
放大倍率為:1:4.35(0.23X).最近對焦距離為:40cm 使用62mm的濾鏡
對焦跟變焦時第一片鏡片不會跟著旋轉.
對焦時,鏡頭不會伸長,內對焦設計. 自動對焦時對焦環不會跟著轉動.
屬於三層鏡身,外變焦設計.
使用蓮花型遮光罩.
識別方式: 鏡頭正面看過去,不再有鏡頭標示,改在對焦環前面的邊上跟觀景窗旁邊.橘色顯示英制對焦距離,白色顯示公制對焦距離. 根據鏡頭上的標"Made in
Japan".鏡頭蓋也有改變.
鏡頭上面已經開始沒有鏡頭標示.
八個電子接點,支援ADI閃燈系統,金屬接環,產地-- -日本,還有橘圈代表Alpha

標式改在鏡身側

廣角端---鏡頭最短狀態

望遠端---鏡頭最長狀態

裝上遮光罩

遮光罩反裝

這顆鏡頭....應該就是Sony目前價格跟性能表現上最符合中階旅遊鏡頭的鏡頭了....
其他的...就是跟其他62mm口徑的旅遊鏡家族競爭...
這顆鏡頭的優勢自然是它的價格...
麻煩的是...這顆鏡頭臺灣的售價實在是不怎麽友善....
要適合入手的價格....香港真的是各很好的選擇...
這顆鏡頭的遮光罩材質跟16-80 F3.5-4.5 ZA還是有些許不同.....
----進入正文----
Sony的開山鏡頭...
可以看的出來...Sony的努力...
輕便小巧,好用的焦段.
還算及格的畫面表現....
說真的....只要價格好...就是有誠意.
真的要挑缺點了話...
扣掉臺灣賣太貴之外....大概就是光圈掉的比18-70這顆還快....
望遠端的光圈真的太小了....
優點...大概是外觀看起來跟16-80 ZA幾乎完全一樣....可以偽裝....
其實這顆雖然是符合Alpha系統62mm旅遊鏡頭的傳統,但是也是目前為止唯一一顆望遠端光圈小於F4.5的....
其實更接近入門鏡的等級.
MTF看來,廣角端畫質下降的比望遠端來的快....
光圈焦段變化
焦段 |
16 |
24 |
35 |
50 |
70 |
105 |
光圈 |
3.5 |
4.5 |
5 |
5 |
5.6 |
5.6 |
鏡頭剖面圖(註一)
兩片非球面鏡片,一片低色散鏡片.

MTF圖(註一)

----風景篇----
抗耀光表現只能說是普普....看過16-80之後....就會覺得有差異了....不過是沒有像Minolta一些老鏡頭...達到淒慘的地步.
科技的進步在這時候就看的很清楚了...
變形的表現算是還好而已....沒辦法...便宜的鏡頭...不能要求太多...
還好小鴨不怎麽拍建築物這種題材....






----更多風景照片----
----夜景篇----
手持夜景.....對於這種小光圈的鏡頭只是個噩夢...當然...不管是哪種鏡頭..拍夜景還是該乖乖上腳架.
拍夜景的另外一各好處是....邊角失光完全無法察覺阿.....除非...天色不夠暗....






----更多夜景照片----
----微距篇----
二線性的表現似乎還好....
多少看的出來.....不過...這種高倍變焦鏡頭.....也算是不意外啦.....
放大能力也只是普普而已....0.25X應該算是現代變焦鏡頭的標準配備的放大率了.
解像力的感覺也只是普普而已.....沒啥讓人驚豔的...
不過也不意外...畢竟這顆主要是方便而已...
金屬跟高光的表現還不錯.






----更多微距照片----
----隨拍篇----
由於有非常方便的焦段,拿來隨拍,或是生活速寫...其實真的挺方便的...
加上由於廣角配上景深控制....可以達到泛焦的速寫拍攝.






原圖下載
----更多隨拍照片----
----人像篇----
光圈實在是小,要玩淺井深了話...還是換顆鏡頭.
好處是室內挺好用的.
變形也算可以接受.
算是可以拍,但是小鴨不會特別喜歡拿來拍人像的鏡頭.






----更多人像照片----
----兒童篇----
小光圈....加上拍兒童不想開閃燈.....光圈小對焦又有點慢....實在談不上理想.....






----更多兒童照片----
----HDR篇----
HDR的測試照片....
這顆鏡頭感覺高光保留比較多, HDR的時候可以多補一些暗部.






----更多HDR照片----
----失光篇----
邊角失光的測試指出....邊角失光的狀況....還是有,大概到
F7.1才可以算是完全消失.....


----更多邊角失光照片----
----使用心得----
一顆定位清楚,價格合理(香港)的鏡頭.
在香港...單買鏡頭大概是三千三百到三千五百塊錢港幣....如果是跟Alpha 700一起購買...只要港幣兩千五百塊錢...
實在是非常誘人又好用的鏡頭.
雖然...在畫質上面有缺點...但是只要價格可以,又給使用者廣角的震撼跟方便性....
當成一顆旅遊鏡小鴨相信是綽綽有餘的.
不過小鴨測試的這一顆....多少組裝上有類似18-70 F3.5-5.6 DT那顆一樣....觀景窗會因為鏡頭本身組裝搖晃的關係而有些許的晃動.
當然...跟18-70相比是沒有那麽嚴重,但是偶爾還是可以感覺到....
變焦環鬆的速度也挺快的...小鴨測試的這一個月左右....就開始鬆了...
對焦環也大概是45度左右的範圍運轉
優點:對焦快,體積小,重量輕,攜帶方便,焦段友善,目前Alpha系列道等效24mm最便宜的原廠選擇.,對焦距離近
缺點:畫質尚可,光圈小,組裝可加強.
總結:小鴨在KonicaMinolta推出 Maxxum 7 Digital開始就在祈禱一顆等效24mm的鏡頭....
等到了Alpha被賣給了Sony....也只等到18-70 DT跟17-35 F2.8-4還有11-18 DT而已....
但是....前面兩顆感覺不夠廣....後面那一顆...似乎...焦段上又不夠方便....
當然...當時市面上也只有Pentax有推出等效24mm起跳的變焦旅遊鏡頭.
這個獨大的場面直到了16-80 ZA才結束...
Sony在推出16-80 ZA之後,乘勝追擊又推出了16-105..
說真的...Sony的用戶相比來說...是幸福的...
畢竟不管好壞....有可以用的選擇是幸福的.
畫值:兩隻半烤鴨(高變焦....多少得要有些犧牲,抗耀光也可以再加油.) (40%)
價格:四隻烤鴨(說真的...如果你在臺灣買公司貨 17800的價格....請自行扣掉兩隻烤鴨.....以香港的價格...真的是非常的友善.) (15%)
好不好買到:五隻烤鴨(剛賣沒多久的鏡頭,沒有這方面的困擾) (0%)
易攜性:四隻烤鴨(沒有內建遮光罩...不過攜帶上還是挺方便的) (15%)
操作性:三隻半烤鴨(觀景窗內畫面搖晃,遮光罩使用上沒有讓用戶在使用CPL上更方便.)(30%)
總平均:二點九五或三點一隻烤鴨(依照入手價格而定)
註一:鏡頭剖面圖跟MTF圖皆從SONY原廠網站的pdf檔案擷取而來.
----如有繆誤,歡迎指正----
----未經許可,請勿轉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