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鏡之錄

[ 首頁 ] [ 原廠廣角定焦 ] [ 原廠標準定焦 ] [ 原廠望遠定焦 ] [ 原廠廣角變焦 ] [ 原廠標準變焦

[ 原廠望遠變焦 ] [ 原廠微距鏡 ] [ 副廠鏡頭 ] [ 機身 ] [ 配件 ] [ 隨想 ]

[ 留言版 ]

Google

 

公告


一切都從這結束--KonicaMinolta 18-70 F3.5-5.6 DT

駭客任務"(Matrix)裡面有一句臺詞小鴨一直很喜歡..."每件事情只要有開頭,就有結束"(Everything there is a begging has an end...)....

如果用這句話來形容小鴨的Minolta Alpha鏡頭系統了話....

那麽這顆跟著KonicaMinolta Maxxum 5 Digital一起搭配的18-70 Kit鏡應該就是一個象徵性的注腳了.....

也應該找不到更符合歷史的結束了(注二)....因為小鴨的KonicaMinolta鏡頭,沒意外了話,應該就是這麽結束了......

----風景篇----

----夜景篇----

----室內篇----

----微距篇----

----動物篇----

----人像篇----

----兒童篇----

----表演篇----

----隨拍篇----

----HDR篇----

----紅外線篇----

----星芒篇----

----點光篇----


KonicaMinolta 18-70 F3.5-5.6

這顆鏡頭是KonicaMinolta在推出數位單眼之後搭配KonicaMinolta Maxxum 5 Digital一起搭配販售的鏡頭.

而在這顆之前,Minolta也有推出了幾顆焦段跟這顆不完全相同,甚至可以說差異頗大的鏡頭.分別是.但是從外型來看,就可以知道血統上的關聯跟這顆血統上的純正性....

這幾顆Minolta機身蓋分別是:

35-80 F4-5.6

28-80 F3.5-5.6

28-100 F3.5-5.6

Sony時代則是復刻過SAL 18-70 F3.5-5.6之後再以18-55 F3.5-5.6來當下一代的繼任者.

在KonicaMinolta Maxxum 5 Digital時代(2005)

發表了18-70 F3.5-5.6( 22-36)(十一片九群),240g, 日幣30,000

最小收納狀態:77mm,最長:158mm,光圈葉片為七片圓形光圈

最近對焦距離:38cm 放大倍率: 1:4(0.25X),使用55mm濾鏡

附注:機身蓋系列鏡頭的特點就是沒有距離顯示,塑膠接環

識別方式:小小的遮光罩,細長的對焦環,雖然是D鏡,但是對焦環完全不像一顆D鏡的樣子....還有...這顆是"中國製造" . 變焦環是屬於D世代的寬紋路的斜紋.

Sony Alpha 100l時代(2006)

發表了SAL 18-70 mm F3.5-5.6 2006年7月21日 日幣31,500 美金:199

最小收納狀態:77mm,最長:158mm,光圈葉片為七片圓形光圈

最近對焦距離:38cm 放大倍率: 1:4(0.25X),使用55mm濾鏡

附注:機身蓋系列鏡頭的特點就是沒有距離顯示,塑膠接環

識別方式:跟KonicaMinolta版本最大的差異點就在於接環處有一圈橘色的塑膠環. 變焦環是屬於Sony Alpha鏡頭的細長密集紋路,同時方向與機身垂直.


搭配上小小的遮光罩...實在是挺小的...使用55mm的濾鏡

18mm端

35mm端

70mm端

塑膠接環....八個電子接點----支援ADI閃燈系統

中國製造....

罕見的KonicaMinolta鏡頭蓋......

這顆鏡頭跟35-80有各地方挺類似的,就是當變焦的時候,鏡深的長度會跟著改變,而且鏡身最短的地方都是在中間的焦段.

35-80是在50mm, 18-70則是在35mm的時候鏡身最短. 這大概也是Alpha接環機身蓋的一種傳統了吧....直到18-55 F3.5-5.6才沒有.

這顆鏡頭在塗裝跟質感方面到是比35-80 F4-5.6這顆老前輩來的好....重量也重了一些....算是讓小鴨在外觀方面有點驚奇的!

遮光罩到是比35-80小多了...應該是廣角涵蓋範圍不同的關係!

對焦範圍大約為四十五度.


----進入正文----

這顆鏡頭雖然不算是甚麽絕世好鏡,但是由於短命的KonicaMinolta系統.

讓這顆鏡頭變成了兩家公司結合之後唯一可以說是Minolta血統純正的鏡頭,也是KonicaMinolta唯一血統純正的數位專用鏡.....

好處是這顆鏡頭在數位機身上焦段非常的好用! 可以說是28-100這顆的數位板.

因為焦段轉換後也大概等於27~105.再加上價格便宜合理,在沒有更好的之前....就將就著用吧.....

再加上又有它的時代歷史意義....(註一).這顆的價格有多合理呢? 買片好一點的保護鏡或是偏光鏡的價格就會比這顆鏡頭本身還要高貴了.....

換句話說...當鏡頭掉到地上的時候.....該保護鏡頭還是該保護保護鏡或是偏光鏡呢?.....

依照經濟學的看法....該保護貴的那個....除非濾鏡很多或是可以跟其他鏡頭共用,不然小鴨是不建議特地為這顆鏡頭添購濾鏡的....

免得濾鏡比鏡頭還貴....那便宜的呢?便宜的保護鏡跟濾鏡都會讓畫質大幅下降....這顆已經沒多少畫質讓使用者下降了....再降下去不如不用吧....

這顆鏡頭還放了一片低色散鏡片(AD)跟一片非球面鏡片的好料喔! 可別以為這是一顆普通的鏡頭阿!

比較特別的是....從MTF來看....望遠端的表現比廣角端還來的優秀耶.

焦段光圈變化

焦段

18mm

24mm

28mm

35mm

50mm

70mm

光圈

F3.5

F4

F4.5

F5.6

F5.6

F5.6

KonicaMinolta原廠網站標示的光學結構圖

KonicaMinolta原廠網站標示的MTF

1:在測試最大光圈和f/8光圈處測試,其中藍色線條表示最大光圈,紅色線條表示f/8光圈;

2:粗線表示水平方向,細線表示垂直方向; 

3:實線表示10 lines / mm,虛線表示30 lines / mm。 


----風景篇----

這顆鏡頭是為了數位時代專門設計的鏡頭,相對來說就是彌補了數位機身所缺乏的廣角端! 這顆鏡頭在耀光方面的表現還算對的起價格.

在藍天方面,其實表現的也不算差,雖然沒有偏光鏡,還是可以得到不錯的藍天! 再加上這是數位機身最便宜的廣角選擇了.... ...

----更多風景照片----


----夜景篇----

星芒方便的表現不算突出. 暗部的描寫能力也是普通. 不過抗耀光方面,還不會讓人在天上數因為燈光造成的螢火蟲....

算是表現還可以. 變形方便的表現也算對得起價格.....

----更多夜景照片----


----室內篇----

如果單純用這顆來拍攝室內的演講場景了話....光圈其實不是很友善....但是看在這是最適合跟最便宜的廣角鏡頭的份上....就將就著用吧.

----更多室內照片----


----微距篇----

1:4(0.25X)的放大能力,在平常需要拍些小東西算是不滿意但是可以接受....縮到F8就有不錯的描寫能力了!

不過散景的二線性在微距的拍攝也相對被放大出來了!

----更多微距照片----


----動物篇----

縮光圈銳利度不錯,更不提變焦拍這個題材確實是很方便! 不過對焦速度頗慢....而且....沒有對焦距離顯示...

有時候想要用泛焦的方式來拍...會很辛苦...

----更多動物照片----


----人像篇----

人像方面,膚色的表現在陰天會有一種蒼白之感,散景有圓形光圈加持,跟望遠端大光圈的不銳利表現...拍人反而適合...

要求散景散到一踏糊塗是不大可能.....但是在人帶景方面的表現倒是挺適合的.顏色方面對綠色是乎有一點加強的感覺?

顏色的表達即使在陰天也不會誤差太多. 但是想要飽滿的感覺....後制可能比較實際一點...

----更多人像照片----


----兒童篇----

拍小孩....實在是...不大適合...畢竟由於在室內使用這顆鏡頭....光圈不夠大的狀況下...可能會需要閃燈輔助....

偏偏...拍小嬰兒不適合用閃光燈....很容易就拍出殘影...

同時,室內比較暗的狀況下....對焦也比較猶豫...

----更多兒童照片----


----表演篇----

拿這一顆來拍攝劇場表演一定是又快樂又痛苦的阿....快樂的是可以拍攝廣角的場景跟是變焦鏡頭.....

痛苦的是...望遠端光圈好小.....不開高感光度跟防手震了話...可用性不大...

但是由於舞臺上的人會跑來跑去....開高感光度變成是一種必然的結果...

拍棒球比賽的時候。..由於燈光比較充足....使用上還比較好用.

----更多表演照片----


----隨拍篇----

由於焦段的關係,這顆在走拍方面表現非常的恰如其分. 而且又非常的小巧,容易攜帶. 又有一點微距功能....

真的可以算是非常適合散步的好鏡頭.....而且....掉在地上也比較不心疼....

對焦速度也算快速....只可惜因為光圈比較小....比較會猶豫...同時由於沒有對焦距離顯示功能....

要盲拍的時候...得多測試一下景深...感覺比較不方便...

----更多隨拍照片----


----HDR篇----

純粹是使用三張不同曝光度的照片來合成.....算是多少補足一下這一顆描寫力方面的缺憾.

----HDR篇----


----紅外線篇----

紅外線的缺點.....抗耀光的需求比之前更高. 不過雪景一般的風景,也算是一種特色.

另外就是太陽眼鏡鏡片也會變成空白的.

----更多紅外線照片----


----星芒篇----

廣角端的星芒,第二張的那兩點是拍攝時候的雨點...不是耀光...想拍出類似的耀光只要拿小水滴滴在鏡頭上即可.

縮到F22...還是多少會散開. 提供F8/F13/F22的原圖裁切在相簿裡面.屬於七片光圈葉片十四道星芒.

----更多星芒照片----


----點光篇----

拍攝的是望遠端的點狀光源,像簿點進去有原圖裁切出來的部分可供參考.只有F5.6/F8/F11因為望遠端的光圈實在是太小了.....

在縮下去會變成測星芒....

----更多點光照片----


----結語----

優點:畫質堪用,對焦快,體積小,重量輕,攜帶方便,數位機身上焦段方便.

缺點:光圈小,對焦環小,沒有距離表尺,使用偏光鏡不易.使用遮光罩困難

總結:看在價錢跟目前Alpha接環原廠目前沒有其他類似焦段變焦鏡的前提下,算是不錯的划算選擇....共體時艱的選擇....

不選這顆就只能選17-35 F2.8-4....新品價格最少兩倍以上....二手價格就差更遠了....而且焦段又有點短....反正拍風景都會縮光圈....

使用遮光罩的時候, 由於跟對焦環重疊,裝卸的時候都容易動到對焦環....如果鏡頭還在機身上,就容易動到機身的對焦齒輪....讓人心驚驚....

建議要裝卸遮光罩最好乖乖先把鏡頭卸下來啦! 當然...這麽小巧可愛的遮光罩....也不要對它的能力有太大的期待....

Sony推出了SAL 18-70 F3.5-5.6的復刻版之後.....沒幾年.....就推出了18-55 F3.5-5.6來取代18-70 F3.5-5.6了.

估計是為了銜接55-200 F4-5.6. 也算是少數變焦範圍反而變少的例子吧.

這顆鏡頭在底片機上大約等於24-70 F4-5.6的焦斷....24mm以上開始沒有暗角....不過失光嚴重....強烈建議到28mm以後開始使用.

畫值:兩隻半烤鴨(光圈當成F8鏡頭來用就不錯了.) (40%)

價格:五隻烤鴨(機身蓋的最大優勢....) (15%)

2005年 日幣30,000

對照組:50 F1.4 New 1998年11月 日幣40,000...簡單來說...比一顆50 F1.4還便宜的啦!

(2006年B&H新品價格:美金169.95)(美金對台幣兌換匯率 1:32)

好不好買到:五隻烤鴨(這種鏡頭....雖然不能說出門就撿到....但是二手市場用滿山遍野應該也是個不錯的形容詞) (0%)

易攜性:四隻烤鴨(沒有內建遮光罩...但是實在是顆小巧到會忘了放在哪的小鏡) (15%)

操作性:一隻烤鴨(對焦時鏡頭前端會旋轉,沒有距離表尺,對焦環太過細小,使用遮光罩麻煩.)(30%)

總平均:二點六五隻烤鴨

注一:Minolta在2004年的時候跟Konica合併成為KonicaMinolta之後推出了11-18 F3.5-5.6/17-35 F2.8-4/18-70 F3.5-5.6/18-200 F3.5-6.3/28-75 F2.8這五顆鏡頭.

除了18-70 F3.5-5.6之外,其他鏡頭都有相對應的Tamron鏡頭,不同版本的差異應該在於渡膜跟圓形光圈的有無,至於光學設計應該是完全一樣的.

所以以光學設計來說....18-70 F3.5-5.6應該是最後KonicaMinolta自己設計的鏡頭了....而在2006年,KonicaMinolta宣佈將像機部門的資產移轉給 Sony之.,即使以後仍有出自KonicaMinolta設計的鏡頭可能也很難考證了......KonicaMinolta也在這之後,將從像機市場中退居幕後了......

至於是否能再起....就將由時間來回答....

註二:當一家廠運轉的不大好的時候...就會開始想辦法減低成本....於是本來質感好的金屬鏡筒就會變成塑膠的啦...

這顆幾乎全塑膠的18-70不也代表了KonicaMinolta的運轉嗎.....

註三:鏡頭剖面圖跟MTF圖皆從KonicaMinolta原廠網站的pdf檔案擷取而來.


----如有繆誤,歡迎指正----

----未經許可,請勿轉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