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宜划算又輕巧的定光圈望遠變焦鏡選擇---Minolta 100-200 F4.5
在有限的資金內,拿榨取多少畫質就榨取多少.....當然....如果又小巧了話! 那簡直是接近完美了!
Minolta早期生產一些有趣的鏡頭.
100-200 F4.5就是其中有趣卻又早夭的一顆.....
  
----風景篇----
  
  
----微距篇----
  
  
----動物篇----
  
  
----飛羽篇----
  
  
----人像篇----
  
 
----隨拍篇----
  
----HDR篇----
 
  
Minolta 100-200 F4.5

在Minolta Maxxum 5000發表之後的一年(1987年)
100-200 F4.5(22)使用八片七群的鏡片設計,重375g, 日幣37,500
最小收納狀況:94.5mm,最長:132mm,光圈葉片為七片
放大倍率為:1:8.2(0.12X),最近對焦距離為1900cm 使用49mm的濾鏡
使用夾扣式圓形型遮光罩.對焦時第一片鏡片會跟著轉動
變焦時,第一片鏡片不會轉動,使用外變焦,外對焦. 變焦時,會改變鏡身長度.
識別方式:使用硬式鋸齒狀的細長對焦環,跟硬式塑膠的變焦環,紅字AF,對焦距離顯示的地方,英制用黃色字體,公制用白色字體.
有紅外線對焦距離輔助校正.
使用五個電子接點----不支援ADI閃燈系統,金屬接環

100mm端,鏡頭最短狀態.

200端,鏡頭最長狀態.

使用白色來顯示英制跟公制距離,紅外線攝影使用的對焦輔助標示,裝上遮光罩的樣子

看起來小小的光圈

Minolta在這個兩倍變焦的望遠鏡頭就是這一顆 100-200 F4.5,然後到後來演化成100-300 F4.5-5.6....
所以也算是碩果僅存的兩倍變焦望遠鏡頭.....
由於變焦範圍小....不被市場所歡迎的關係吧?
但是也由於變焦範圍小,光圈也不大,所以可以做出便宜又好的光學品質出來.
而且為了畫質,硬是讓最近對焦距離限制在一點九公尺.
在這顆鏡頭上可以體會到如何花少少的代價,取得優秀的畫質.
跟高價的鏡頭相比,從70-210 F4退縮到100-200
F4.5,焦段少了一點點,光圈少了一點,最近對焦距離快兩倍,但是相對的,體積也縮小不少.
這顆鏡頭到2005年為止,Minolta在這顆出完之後就沒有後續發展了,產品定位也讓給了1988年出的100-300 F4.5-5.6.
至於兩顆有沒有血緣關係,小鴨就不大確定了,畢竟光學組合的差異不少,從100-200的八片七群的設計,到100-300的十一片九群的設計.
兩顆鏡頭的口徑也不相同,從49mm到55mm.唯一相同的大概是兩者的產品定位跟兩者在廣角端的最大光圈吧!
在這顆鏡頭上....可以看到一種對於光學的堅持跟對於成本考量下的思維.
如何在最少的成本內,達到一定等級的畫質,同時還要兼顧攜帶性.
Minolta 100-200 F4.5真的是很了不起的組合成果.
----進入正文----
一顆不被注意的鏡頭....或者該說....很少被注意到的鏡頭.
之前就很少在臺灣市場看到.....美國市場倒是挺常見到的.或許是因為當初美國市場對於價格比較敏感吧!
一顆可以說是晴天鏡的鏡頭.天氣好,拍的漂亮,天氣不好,不要強求. 光線不夠的場合,顏色偏冷的厲害.
當成旅遊鏡頭倒是很好的選擇.小巧,跟一顆100 F2.8差不多的大小.
口徑又小的可以,只有49mm的大小而已.
由於簡單的構造,讓成像品質還不錯,但是太遠的最近對焦距離,跟變焦範圍較小的缺點...註定讓她慢慢消失在人們的視線中.....
但是如果要選這一顆跟後來的100-300 F4.5-5.6了話....小鴨應該還是會選這一顆吧...除非是APO版本的100-300
F4.5-5.6.
小鴨手上的望遠變焦鏡頭裡面,跟小鴨出國最多次的就是這一顆鏡頭.
就為了能在小巧的體積內壓榨出好的光學品質.
隨便搭配一顆24-105 F3.5-4.5,28-85 F3.5-4.5,35-105
F3.5-4.5就可以兩顆鏡頭涵蓋廣角到中望遠,再帶一顆35 F2或是50 F1.7就可以在一些室內場合使用.
真的是很棒的旅遊搭配用鏡.
鏡頭剖面圖(註一)

----風景篇----
輕便小巧,帶出場補個遠景的風景照片還是挺方便的.
不管是去德國,義大利,瑞士,小鴨幾乎都會戴著這顆鏡頭跑.
而這顆鏡頭在風景方面還真的沒讓小鴨失望過.






----更多風景照片----
----微距篇----
這大概就是微距使用的極限了.......放大能力為1:8.2(0.12X)...所以算是聊勝於無而已....
可以簡單的說....根本沒有微距能力可言....
如果想用這顆拍微距...還不如加上放大鏡片比較實在一點.
不過拿來拍拍蓮花這種比較大的主題還是可以啦.
尤其是天氣比較陰的時候....會有種沉悶的冷豔感出現.





----更多微距照片----
----動物篇----
由於鏡片比較輕的關係.
對焦速度其實還不算慢.
拿來拍些小動物是挺方便的.
但是在森林裡面拍麋鹿了話...就要注意在光線不好的地方,顏色表現比較差的問題了.
話說.....德國人挺迷瑞典人的麋鹿的.
而當小鴨近距離看到的時候....真的也被迷住了.
麋鹿....真的是一種讓人感覺很偉大很神聖的動物.
以前看西方的小說,常常會說森林的領導者,守護者是一隻鹿的時候都會覺得怎麼可能.
直到近距離觀察.....才會有那種心生敬畏的感覺.
真的好大阿.






----更多動物照片----
----飛羽篇----
200mm的焦長,在35mm APS機身上的300mm的等效焦長.....拍這種主題....還是乖乖裁切吧...除非有信心可以離鳥很近....
不然想拍到滿框的機會很小.






----更多飛羽照片----
----人像篇----
逆光的表現....維持著一代老鏡頭----逆光死的特色....
不然散景雖然有二線性,整體人像皮膚顏色的感覺表現還是不錯的.
雖然容易偏藍冷豔....
但是搭配上亞洲人的黃皮膚....
想要拍出白嫩的皮膚倒是有個優勢.





----更多人像照片----
----隨拍篇----
小巧,對焦快速,好攜帶.
隨拍實在是很適合這顆鏡頭的主題.



----更多隨拍照片----
----HDR篇----
高寬容度, HDR練習.





----更多HDR照片----
----使用心得----
這是一顆以現在價格來說,非常值得買來玩玩,或是當成練習鏡頭的中階望遠變焦鏡.
優點:小巧,一定程度的光學品質,不需要刻意縮光圈求畫質的便宜變焦鏡頭,沒啥垂頭的問題發生,對焦速度快.
缺點:老鏡頭的通病,曜光死,變焦範圍小,最近對焦距離太遠.
總結:如果需要這個焦段的,其實Minolta有很多選擇,像是100-300 F4.5-5.6 APO D, 75-300
F4.5-5.6這兩顆可以選.
但是如果要便宜又要畫質大約是中等級的....換句話說...如果不想買全新的100-300 F4.5-5.6 APO
D了話,卻又想要有一定品質的畫質.....那幾乎只剩下100-300 APO F4.5-5.6系列跟70-210 F4或是70-210
F3.5-4.5跟這一顆了....
那在扣掉攜帶性跟價錢了話....其實就是這一顆跟70-210
F3.5-4.5中間的戰爭了....偏偏....70-210
F3.5-4.5又很難找....不然應該會是比這一顆好的選擇....
70-210 F3.5-4.5跟100-200 F4.5相比....比較胖....所以要論攜帶性....小鴨還是會投100-200
F4.5一票.
不過到了2013的現在....其實二手市場上的100-300 F4.5-5.6 APO的價錢也不高了......
不過喜歡這顆顏色獨特風味的朋友,真的可以試試看.
這顆鏡頭很有自己的個性.
算是難掌握,但是對於散景方面的表現又很有傳統老鏡頭的特殊風味. 算是顆有特色的便宜老鏡頭.
畫值:三隻烤鴨(耀光慘了點,不然光圈全開尚可,縮一級就可以表現不錯了!) (40%)
價格:五隻烤鴨(這顆實在是挺便宜的!!) )(15%)
1987年:日幣 35,000
對照組:50 F1.4 1985年2月 日幣30,000
算起來大概是一顆50 F1.4的售價左右的變焦鏡頭.
換算2008年幣值約為 日幣65,033
換算2006年幣值約為日幣62112
SAL 50 mm F1.4 2006年7月 日幣52,500
好不好買到:三隻烤鴨(還挺常看到的,不過停產的東西...多少是得看每個人的運氣啦!)(0%)
易攜性:四隻烤鴨(這個組合,要做到這個小不容易!而且也挺輕巧的! 可惜遮光罩不是跟135 F2.8一樣做在鏡身上,所以扣了一隻燒鴨) (15%)
操作性:三隻烤鴨(對焦時鏡頭前端會旋轉) (30%)
總平均:三點六隻烤鴨
註一:圖片由Minolta維修手冊擷取而來.有興趣或是需要者可至"http://www.pbase.com/pganzel/image/54644996"購買
----如有繆誤,歡迎指正----
----未經許可,請勿轉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