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鏡之錄

[ 首頁 ] [ 原廠廣角定焦 ] [ 原廠標準定焦 ] [ 原廠望遠定焦 ] [ 原廠廣角變焦 ] [ 原廠標準變焦

[ 原廠望遠變焦 ] [ 原廠微距鏡 ] [ 副廠鏡頭 ] [ 機身 ] [ 配件 ] [ 隨想 ]

[ 留言版 ]

Google

 

公告


窮人打鳥三傑鏡---Minolta 300 F4 HS-APO-G

Alpha 系統中的窮人打鳥三傑之一的300 F4 HS APO G.

輕巧,快速,銳利,可以算是不想拿腳架拍飛羽者的方便選擇.

要手持當人像鏡也很方便的好鏡頭.

----風景篇----

----微距篇----

----動物篇----

----飛羽篇----

----人像篇----

----表演篇----

----隨拍篇----

----底片篇----

----星芒篇----

----點光篇----


Minolta 300 F4 HS-APO-G

這顆鏡頭到2005年為止,Minolta總共發表了一個版本!

Minolta Maxxum 在400si/Dynax 500si時代(1994) 發表了

Minolta 300 F4 HS-APO-G ( 32) 使用九片七群的鏡片設計.重量:1410g,日幣145,000

最小收納狀態:220.5mm,最長:220.5mm,光圈葉片為九片圓形光圈.

最近對焦距離為250cm.放大能力為1:7.14( 0.14X)

使用雙濾鏡前濾鏡82mm的濾鏡,鏡身濾鏡為42mm,使用濾鏡的時候第一片鏡片不會跟著轉動

辨識方式:皮套遮光罩,第一片鏡片為AC鏡片,鏡身濾鏡.對焦停止鈕,腳架環,對焦距離控制筏.


圓圓的九片圓形光圈

由左而右分別是G鏡的金圈,對焦距離設定環,對焦停止鈕,機身濾鏡抽取處跟腳架環.

五電子接點,不支援ADI閃燈系統,金屬接環.

後濾鏡更換處

Minolta 200mm以上定焦鏡頭才有的金牌,只有500 F8沒有

對焦距離顯示,沒有了紅外線攝影的輔助紅點

紅點為為對焦在無限遠時對焦環位置,藍點為對焦在最近對焦距離時對焦環位置,對焦行程超過一百度,約一百一十,一百二十度附近

Alpha系統從1991年開始到1995年這四年之間,分別發表了三顆價格"相對便宜",體積"相對輕巧"的窮人打鳥三傑鏡.

分別是1991年的500 F8, 1994年的300 F4 HS APO G跟1995年的400 F4.5 HS APO G.

AC鏡片是Minolta 300mm以上定焦鏡頭送的原廠的保護鏡,只有500 F8沒有...

這三顆鏡頭之中,只有500 F8在2006年的時候Sony有重新生產,至於300 F4 G跟400 F4.5 G應該是短時間內無法重見天日了.....

類似的窮人打鳥鏡就只能挑變焦鏡頭的70-300 F4.5-5.6 G SSM跟70-400 F4-5.6 G SSM.

打鳥的定焦鏡頭則是500 F4 G一顆....新台幣399,880.....接近四十萬台幣.....

看到這個價錢....就會覺得....二手的Minolta 600 F4 G好便宜阿......

Minolta 300 F4 G傳說是Minolta請外面的廠商設計的鏡頭.

儘管有這種所謂的血統疑雲.....不過追根究柢, Minolta 300 F4 G還是一顆符合身價表現的好鏡頭.

可以說是不負G鏡的名號.

而且.....Minolta歷史上....有類似的傳聞的鏡頭很多.....像Minolta 28-70 F2.8 G跟Minolta 200 F4 G Macro都是.

200 F4 macro根本就跟Nikon版本的完全一樣光學設計.

重點還是在鏡頭的表現上是否優良比較重要.

血統純正與否.....當成茶餘飯後的談資就可以了.


-----進入正文----

這顆鏡頭的最大光圈銳利度感覺還好,不過小鴨還是習慣縮到F5.6來拍....陰天時候的顏色表現.....感覺比較無法跟其他G鏡比,這方面感覺是這顆比較差的一點.

陽光好的時候,照片屬於厚重濃郁的發色.

這顆鏡頭有對焦距離設定來提高對焦速度.....

只是小鴨不大了解怎麼設定....以前有前輩教過......不過覺得太復雜....就一直沒學起來....

不然對焦速度應該是可以再提升.

這也算是機身馬達對焦系統的先天侷限吧.

原廠鏡頭剖面圖(註一)

綠色鏡片為低色散AD鏡片

原廠MTF圖

1:在測試最大光圈和f/8光圈處測試,其中藍色線條表示最大光圈,紅色線條表示f/8光圈;

2:粗線表示水平方向,細線表示垂直方向;

3:實線表示10 lines / mm,虛線表示30 lines / mm。


----風景篇----

這顆鏡頭要拍風景主題....最大的問題不在於焦段.....

問題也不在於畫質......

問題其實就出在體積.....

出門旅遊願意帶這顆的意願實在是不高.....

這算是無可避免的缺憾吧.

不然濃郁的顏色實在是讓人流口水阿.

----更多風景照片----


----微距篇----

放大能力普普....0.14X....拿來當成看散景好了.....顏色也真的是沒話說.

拍荷花這種主體大的主題,就挺適合的.

----更多微距照片----


----動物篇----

拍怕生的動物挺方便的,對焦速度尚可,不會太慢.

----更多動物照片----


----飛羽篇----

窮人打鳥鏡....當然是要拍這個主題啦! 唯一缺點....對焦聲音超為大聲了一點....很多時候為了避免嚇走鳥兒,還是會乖乖的使用手動對焦.

縮到F5之後,即使是裁切,都還可以看到不少的細節,用起來讓人感覺挺放心的.

----更多飛羽照片----


----人像篇----

實在是.....太長了....感覺得跟模特兒之間用旗語來溝通了! 不過如果是要捕捉模特兒自然的表情,倒是不錯的選擇!

顏色跟散景好的沒話說.

膚色的呈現也沒問題.

----更多人像照片----


----表演篇----

拿來拍棒球比賽的時候. 拍打者跟投手都沒問題. 要拍外野守備....就得用更長的鏡頭了.

----更多表演照片----


----隨拍篇----

長鏡頭的好處....就是可以看到有興趣的就拍下來,同時不引人注意.

雖然....帶著這麼長的鏡頭本身就挺引人注意了.....

----更多隨拍照片----


----底片篇----

在底片上更可以感受到300 F4 G的濃郁味道.

畢竟本來就是為了底片所設計的鏡頭.

----更多底片照片----


----星芒篇----

F8的時候還挺圓的...乖乖縮到F22比較好...本身.....九片圓形光圈的星芒就不會太銳利.....

----更多星芒照片----


----點光篇----

F5.6的時候還很挺圓,到F8的時候多邊型的輪廓才出現

----更多點光照片----


----使用心得----

優點:畫質好,質感好,價格在飛羽鏡頭中相對便宜.對焦快,體積在飛羽鏡頭中相對小,重量在飛羽鏡頭中相對輕,攜帶在飛羽鏡頭中相對方便

缺點:顏色在陰天比較不鮮豔,重量比較重,接近手持上限.! 體積不小.

總結:算是.....入門的打鳥鏡之中光圈比較大的,很多人或許會考慮500 F8,但是反射鏡頭的光圈比較小,也只有中央對焦點可以用....而300 F4就算加上1.4X之後光圈還是比較大.....

畫值:四隻半烤鴨(光圈全開基本上就可以說是不錯, F5.6以上就是很棒!但是顏色在陰天感覺比較不討喜) (40%)

Photodo上評價為3.4分

價格:三隻烤鴨(好東西...當然會比較貴一點...) (15%)

發售的時候:1994年 日幣145,000

對照組:1998年11月 日幣40,000

(2006年B&H新品價格:美金999.95)(美金對台幣兌換匯率 1:32)

好不好買到:一隻烤鴨(挺少見的!生產的年份也不長) (0%)

易攜性:兩隻烤鴨(大,遮光罩也大的跟碗公一樣!也重...) (15%)

操作性:三隻烤鴨(裝上遮光罩使用濾鏡不方便.遮光罩裝卸比較麻煩,對焦距離限制跟現代鏡頭比起來麻煩太多.)(30%)

總平均:三點四五隻烤鴨


----如有繆誤,歡迎指正----

----未經許可,請勿轉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