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鏡之錄

[ 首頁 ] [ 原廠廣角定焦 ] [ 原廠標準定焦 ] [ 原廠望遠定焦 ] [ 原廠廣角變焦 ] [ 原廠標準變焦

[ 原廠望遠變焦 ] [ 原廠微距鏡 ] [ 副廠鏡頭 ] [ 機身 ] [ 配件 ] [ 隨想 ]

[ 留言版 ]

Google

 

公告


窮人數位人像大光圈鏡頭---Minolta 50 F1.7

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這顆跟50 F1.7 New同樣光學設計的窮人好鏡!

也是"窮人定焦小三元"中的標準鏡頭.(註二)

----風景篇----

----微距篇----

----動物篇----

----人像篇----

----隨拍篇----


Minolta 50 F1.7

Minolta的50 F1.7到兩千零五年為止總共生產了兩個版本. 算是那種非常少改版的鏡頭.....而且...改進的幅度也不大就是了....

在Minolta Maxxum 7000時代(1985)時代

發表了一代的50 F1.7(F22),(六枚五群),170g.

最小收納狀態:38mm,最長:47mm,光圈葉片為七片

最近對焦距離為45cm.放大能力為1:6.67( 0.15X)

使用49mm的濾鏡,使用濾鏡的時候第一片鏡片不會跟著轉動

遮光罩為圓形,內建遮光罩

辨識方式:紅色的"AF"字眼,細長鋸齒狀硬式塑膠,內建遮光罩,但是遮光罩無法固定.對焦表尺英尺部分為黃色.景深表有F4,對焦表尺上有輔助紅外線攝影十的對焦操考點.

在Minolta Maxxum 8000i時代(1990)時代

發表了50 F1.7 New(F22),(六枚五群),170g.

最小收納狀態:38mm,最長:46mm,光圈葉片為七片

最近對焦距離為45cm.放大能力為1:6.67( 0.15X)

使用49mm的濾鏡,使用濾鏡的時候第一片鏡片不會跟著轉動

遮光罩為圓形,內建遮光罩

辨識方式: "AF"為白色字眼,對焦環為細長平滑對焦環,遮光罩可固定,內建遮光罩,.對焦表尺英尺部分為白色.景深表無F4.對焦表尺上沒有輔助紅外線攝影十的對焦操考點.

在Sony A550時代(2009)時代 新台幣:5880

發表了50 F1.8 DT SAM(F22),(六枚五群),170g.

最小收納狀態:45mm,光圈葉片為七片圓形光圈

最近對焦距離為34cm.放大能力為1:5( 0.2X)

使用49mm的濾鏡,使用濾鏡的時候第一片鏡片不會跟著轉動

沒有遮光罩

辨識方式: 使用SAM鏡身馬達,有一圈銀圈,使用塑膠接環,對焦距離顯示標示在鏡身上而不是有一個小觀景窗表尺.支援ADI閃燈系統,八金屬接點.


兩代鏡頭都使用49mm的濾鏡

採用五個電子接點的設計....不支援ADI閃燈系統,金屬接環

透明表尺,最近對焦距離,45cm,英尺字母為黃色.紅點為紅外線底片對焦校正點

遮光罩全開

遮光罩隱藏

這兩顆鏡頭除了渡膜可能不同.....跟對焦環材質之外...其他的都差不多....需要買的時候挑便宜的買就好!

硬式鋸齒狀細長對焦環是跟50 F1.7 New的一大分別!

這顆鏡頭的表現跟50 F1.7 New差不多,光學表現小鴨自己的使用感覺來說....是分不出差別的....唯一比較大的差異應該就是遮光罩跟對焦環的部分....

可是很多人買了50 F1.7 New之後也不知道它有遮光罩....對於這些人來說....兩顆幾乎可以說是沒有差距....顏色的表現....則是Minolta 50 F1.7 New比較濃一些.

喜歡比較清淡口味的人相對來說就比較適合Minolta 50 F1.7.....

而很多人買了這顆也沒有使用自動對焦.....

總結來說,這兩顆不同世代的鏡頭,在光學方面的表現可以說是分不出上下,除了遮光罩上有些許差異. 可以當成一樣的鏡頭.

到了Sony的時候也針對35mm APS機身推出了50 F1.8 SAM DT這顆鏡頭來當成人像鏡頭搭配.

表現也跟這兩顆Minolta 50 F1.7差不多.

喜歡買新品同時確定自己不會升級到35mm片幅的朋友就可以認真考慮.

Minolta 50 F1.7 New


----進入正文----

這顆鏡頭在35mm APS的系統上....幾乎等於人像鏡頭的視角.

使用起來....跟一般的標準鏡頭會有些許的不同.

對於剛從數位相機升級到數位單眼的用戶來說,這顆鏡頭只要少少的代價,就可以帶來淺淺的景深.

這真的是挺討喜的.

原廠鏡頭剖面圖(註一)


----風景篇----

拍風景的表現......不管是銳利度,顏色的表現.....

都只能說是中規中矩.

即使光圈縮小了.....也有種"喔,就這樣"的感覺.....

算是挺平淡的......

----更多風景照片----


----微距篇----

放大能力不出色,不過拍拍菜阿,吃飯時後湊和一下還是沒問題的.

對綠色的表現不錯.

----更多微距照片----


----動物篇----

本身對焦的聲音不會太大,拍些小動物還不大會嚇跑.

----更多微距照片----


----人像篇----

這顆鏡頭的光圈不小,相對的景深就很淺....在很多需要大光圈的場合,常常會一個不小心....就跑到景深範圍外面了.

在室內做報告的場合....這種大光圈的鏡頭實在是讓人愛不釋手阿! 像第二張如果用其他鏡頭,甚至只是F2.8的一般大光圈變焦鏡....很可能就會拍到一堆殘影了....

順光,室內拍起來,整體表現還不錯啦!

加上由於銳利度不高.....拍人像就比較不需要修圖.....

缺點是散景的二線性比較重跟雜亂....也沒有圓形光圈來輔助.

----更多人像照片----


----隨拍篇----

大光圈的好處是.....幾乎在任何光影環境下都可以完成紀錄的工作.

加上鏡頭本身夠小巧.....

使用起來非常的方便.

----更多隨拍照片----


----結語----

這顆鏡頭到底該不該買呢? 由於這顆跟50 F1.7 New的相似度實在是太高了. 優缺點自然也很類似.

結語這邊就強調兩顆的差異好了. 50 F1.7 New的操控性比較好. 50 F1.7並沒有甚麼明顯的優勢. 甚至連價錢都沒啥優勢....

對這顆鏡頭不需要有甚麼老鏡幻想.....

優點:輕,小,便宜,大光圈,對焦快速,內建遮光罩,縮一兩級後,畫值很棒.光圈全開也還不錯,最近對焦距離近,使用方便.顏色討喜,濃烈.內建遮光罩.

缺點:像差,散景不夠優良.內建遮光罩無法固定

總結:窮人最好的定焦入門選擇了! 在有35 F1.4或是85 F1.4這兩顆高級鏡頭之前...這顆已經很棒了!

雖然有人說50 F1.4在散景方面也比50 F1.7好....不過小鴨的朋友同時有50 F1.4 Old跟50 F1.7 New兩顆....感覺不大出來分別....

除非是一開始就準備買50 F1.4,不然如果有50 F1.7的朋友小鴨是不建議為了那一點點的進步升級到50 F1.4.....

要升級就一次跳到35/85 F1.4這兩顆....當然, 135 F2.8也是個窮人的好選擇....尤其135 F2.8還可能比50 F1.4便宜的狀況.....

135 F2.8會是個比較好玩的經驗!

畫值:四隻烤鴨(大光圈的優點....縮到F2.0~F2.8表現就很棒....很多鏡頭的最大光圈都還沒這麼大....光圈全開的時候,散景頗為雜亂.)(40%)

價格:五隻烤鴨(跟新版的價差不大...看需求選購.)(15%)

發售的時候:1985年2月 日幣20,000

對照組:50 F1.4 1985年2月 日幣30,000

好不好買到:三隻烤鴨(還挺好買的...不過跟New版的價差不大...)(0%)

易攜性:五隻烤鴨(非常小,放在口袋可能會不小心忘記....遮光罩也是內建的,沒用過可能還不曉得該怎麼用....)(15%)

操作性:四隻烤鴨(雞蛋裡面挑骨頭一下....遮光罩不方便調整偏光鏡....遮光罩無法固定長度)(30%)

總平均:四點三隻烤鴨

註一:鏡頭剖面圖跟MTF圖皆從Minolta原廠網站的pdf檔案擷取而來.

註二:找到28 F2.8/ 50 F1.7/50 F1.7 New/ 135 F2.8三顆鏡頭,基本上就可以組成一個"窮人定焦小三元". 全部都最少是F2.8大光圈起跳的優勢,配上高光學品質! 雖然只能腳動變焦,但是每顆都是輕巧可愛同時都是內建遮光罩的好鏡頭阿!


----如有繆誤,歡迎指正----

----未經許可,請勿轉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