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人的廣角變焦鏡頭----Minolta 24-50
F4
一顆輕巧,便宜的鏡頭! 總是會有它的市場的!
更不提有水準之上的光學表現!這顆應該是原廠24mm起跳的變焦鏡中最便宜的了.
  
----風景篇----
  
  
----夜景篇----
  
----微距篇----
  
  
----人像篇----
  
  
----隨拍篇----
  
  
----IR篇----
  
  
----HDR篇----
  
  
----底片篇----
  
  
----點光篇----
  
----星芒篇----
  
Minolta 24-50 F4

在Minolta Maxxum 5000(1986)跟Maxxum 7000i(1988)中間的年代(1987)
發表了Minolta 24-50 F4(22)(七片七群).285g
最小收納狀態:60mm,最長:70mm,光圈葉片為七片
最近對焦距離:35cm 放大倍率: 1:5.55(0.18X),使用55mm濾鏡
遮光罩為圓形,夾扣式裝卸
對焦時對焦環會跟著旋轉,對焦時第一片鏡片會跟著轉動,不適合使用偏光鏡,對焦時對焦環會跟著轉. 變焦的時候濾鏡不會跟著轉.....
辨識方式:紅字AF,使用細長鋸齒狀硬式塑膠對焦環,跟硬式塑膠的變焦環
在Minolta MS-C1100(1992)跟Minolta Dynax 9xi(1992)
發表了Minolta 24-50 F4(22) New(七片七群).285g
最小收納狀態:60mm,最長:70mm,光圈葉片為七片
最近對焦距離:35cm 放大倍率: 1:5.55(0.18X),使用55mm濾鏡
遮光罩為圓形,夾扣式裝卸
對焦時對焦環會跟著旋轉,對焦時第一片鏡片會跟著轉動,不適合使用偏光鏡,對焦時對焦環會跟著轉.
辨識方式:軟式平滑的細長對焦環,跟軟式塑膠的變焦環.
小巧的鏡身

使用五個電子接點----不支援ADI閃燈系統,金屬接環

使用55mm的濾鏡,光圈全開的時候不怎麼圓

在2005年為止Minolta總共生產了兩顆24-50 F4,唯一定位比較接近的後續鏡頭是Minolta 20-35
F3.5-4.5...
但是由於整體設計差太多了...只能說是定位類似,但是設計方面應該是沒有任何血統關聯的! 應該算是重新設計的一顆鏡頭.
1987這一年Minolta趕在下一個世代的機身Maxxum 7000i上市之前,趁著這一年,出了不少顆鏡頭,好好足Minolta的專業用戶.
像是28 F2/35 F1.4/35 F2/85 F1.4/100 F2/200 F2.8/80-200 F2.8等等高級規格的鏡頭.
24-50大概算是補足一代鏡頭的廣角變焦不夠廣的缺憾而生產的一顆小倍率的中階鏡頭. 也算是Minolta一代變焦鏡中唯一一顆適合室內使用的.
只有這顆的最近對焦距離低於六十公分.
從2014年往回看.....24-50 F4
New推出時的1992年....Minolta推出了9xi,算是xi系列的頂級機身,號稱手感很好,同時操作很便捷的外星機器.
也推出了....MS-C1100這一台數位機身....可以使用Alpha鏡頭的機身.
轉眼間.....二十二年過去了.....
底片機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Minolta的商標也在被Konica合併之後,漸漸的從Alpha接環的相機上剝離了下來.
雖然早在1987Minolta就推出了SB70/SB90這種類似數位底片的產品.
不過解析度太低.....雖然MS-C1100也不到百萬畫素.....
應該說Minolta要到1995的RF-175之後才開始慢慢成熟.
只可惜....數位底片這條路....就被像機廠完全的給放棄了.
直到現在.....得靠著轉接到Sony A7/A7R來讓老鏡頭復活了.
----進入正文----
這顆鏡頭的一個優點就是輕巧好攜帶,變形跟銳利度都還不錯,加上又是定光圈鏡頭!
但是可能是因為年代比較久遠,小鴨手上這顆對於耀光方面的表現挺差的.及使用上左手牌遮光罩表現還是覺得不盡理想.....
加上使用偏光鏡的時候由於第一片鏡片會在對焦的時候跟著旋轉.
感覺操作性上就比較差了.
變焦只有兩倍變焦. 相對上就比較不討喜.
拍攝的時候,感覺是比較有點偏藍.拍人為主題的時候可以拍出比較白的膚色.
微距能力比較不足....大概也是這顆鏡頭在二手市場價格比較便宜的關係了.
如果不排除體積....24-85 F3.5-4.5差不多的價格都包含到中望遠的人像焦段了.....
另外由於最近對焦距離挺近的,很適合在室內使用,再加上輕巧的關係,覺得對焦速度也挺快的!
鏡頭結構圖

----風景篇----
如果可以適時的避開陽光,表現還可以啦! 這顆也算是比較容易有光斑的那種鏡頭.
顏色的感覺挺豐富的.
算是挺討喜的鏡頭.






----更多風景照片----
----夜景篇----
拍夜景的時候,銳利的星芒可以有不錯的陪襯效果.
跟Alpha接環後來流行的圓形光圈相比,算是個有利弊.



----更多夜景照片----
----微距篇----
這大概就是微距使用的極限了.......放大能力為1:5.55(0.18X)...所以算是聊勝於無而已....也算是傳說中的Minolta
F4家族(附註一)中放大能力最差的了.....
當成看散景好了....
不過在吃飯的時候,拍拍菜還是可以達成的.






----更多微距照片----
----人像篇----
這顆鏡頭使用起來感覺有點藍,雖然拍天空沒有很藍,可是拍人的時候可以把人的皮膚中和起來,拍出比較白皙的膚色...
如果女孩子喜歡拍出白皙的皮膚顏色,這顆倒是一個好選擇.






----更多人像照片----
----隨拍篇----
小巧的鏡頭,優點就是可以帶著到處跑.
跑得越多,越能拍到有趣的畫面.
F4的光圈,算是在體積跟入光量得到一個不錯的平衡.






----更多隨拍照片----
----IR篇----
紅外線照片練習.






----更多IR照片----
----HDR篇----
HDR後製練習.






----更多HDR照片----
----底片篇----
底片拍起來,感覺顏色比較濃.
即使光線比較差,都呈現出反差大的濃豔感覺.






----更多底片照片----
----點光篇----
F4的時候就可以看到有內核....到F5.6縮了一級光圈之後....多角形就很明顯了.相簿中有局部的大圖裁切.



----更多點光照片----
----星芒篇----
很明顯的七片光圈十四道星芒. 星芒的銳利度到是還好,不會非常的散,但也談不上尖銳刺眼.



----更多星芒照片----
----使用心得----
這顆鏡頭到底值不值得買? 顏色屬於偏淡跟有點藍.拍人的時候可以得到比較白的膚色.對焦快速. 算是維持F4家族淡口味的鏡頭.
口味比較重的朋友可能會用不習慣.
優點:整體來說以這個價錢可以弄到一顆標準變焦鏡頭.....又可以底片數位通吃...算是不會太虧錢的買賣!
24-50在7D上約等於36-75,算是一個雖然不大方便,但是可以接受的焦斷,有著最低需求的廣角,到一部份的人像焦段.
輕巧的體積,重量. 便宜的價格!
還是有它一定的魅力阿!加上又是恆定光圈! 跟很短的最近對焦距離,在室內使用上非常的方便!
缺點:價錢上面雖然便宜,但是加一點錢,就可以到24-85
F3.5-4.5....價格差異不會很大,焦段又更廣了一點!
加上這顆對於耀光方面挺弱的,對焦時候第一片鏡片會跟著轉,使用偏光鏡又比較不方便....24-85
F3.5-4.5在這方面的操作性就比較強.
這顆鏡頭的微距能力也挺弱的....
總結:總的來說,買下來雖然不會吃虧(買二手的時候不要追太高...太高的時候就跑去隔壁看看24-85
F3.5-4.5的價格....),但是使用上跟附近價格....可以有更好的選擇的一顆鏡頭....
畫值:三隻燒鴨(耀光實在是差了點...)(40%)
在德國測試網站(Photodo),這顆鏡頭的評價是3.4分
價格:四隻燒鴨(跟其他24mm起跳的變焦鏡頭比起來算是便宜)(15%)
發售的時候:1985年2月 日幣51,000
對照組:50 F1.4 1985年2月 日幣30,000
大概快要一顆半的50 F1.4的價格.
(2006年B&H價格:美金:229.95)(1:32美金對台幣匯率)
好不好買到:二隻燒鴨(似乎挺少見的...)(0%)
易攜性:四隻燒鴨(沒有內建遮光罩...扣分)(15%)
操作性:三隻燒鴨(對焦時鏡頭前端會旋轉,使用遮光罩的時候,不方便使用偏光鏡)(30%)
總平均:三點三隻燒鴨
註一:圖片由Minolta維修手冊擷取而來.有興趣或是需要者可至"http://www.pbase.com/pganzel/image/54644996"購買
註二:F4家族是指24-50 F4/35-70 F4/70-210 F4這三顆F4恆定光圈的Minolta一代橫定光圈鏡頭.
傳說還有另外一顆私生子是Minolta 28-135 F4-4.5的高貴變焦鏡頭.70-210傳說是跟Leica使用同樣光學設計.....當然...傳說只是個傳說....就算是同樣光學設計也不代表同樣光學表現....要考量鍍膜跟鏡片材質.
----如有繆誤,歡迎指正----
----未經許可,請勿轉貼---- |